当前位置:首页>>内容页标题

中国专利“量多质劣”

来源: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时间:2023-08-28

 

    “从2005年到2009年间,中国大陆拥有的专利数年均增长36%,亚太地区增长速度最快。同时,每百万人口的专利数,中国2005年为0.7项,2009年增长到2.3项。”
  近日,在新加坡莱佛士城会议中心召开的第三届全球知识产权论坛上,新加坡国立大学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称,在亚太各经济体中,中国的专利数增长最快,“2009年,中国共贡献了3108项专利,占亚太地区总专利数的1.6%,排第四位,2005年则只占0.6%(排亚太第五)”。
  亚太地区增长快
  这份调查显示,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,亚太地区的专利发明数量增长迅猛,尤其是除日本外的东亚地区。这个名为《2009年度亚太区域知识产权计分表》的调查,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创业中心进行,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(IP Academy)赞助。该项调查涉及13个亚太经济体。
  调查显示,1995年,除日本外的亚太地区的专利数,只占美国专利商标局发放的专利数的4%(含日本为23%),2005年增长到9.4%(含日本为29.9%),2009年末则为13.3%(含日本为33.4%)。
  新加坡在2009年申请的专利总数有622项,2005年只有466项专利。同时,印度增长也比较快,占亚太地区专利总数从2005年的0.33%增长到2009年的0.51%。韩国在过去5年里,专利数则以年均21%的速度增长。
  不过,对亚太13个经济体而言,不同地区的差别也很大。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每百万人口中平均有300个专利,印度和东盟还不到1个。
  中国专利含金量低
  衡量专利质量好坏的一个标准就是被引述的平均次数(一个经济体的所有专利被引述的次数,除于专利数量)。被引述的平均次数越高,显示该经济体所产出的专利越被看好。
  调查显示,新加坡的每项专利,平均被引述3.65次,在受调查的13个亚太经济体中居首。
  对此,新加坡律政部兼内政部长尚穆根(K Shanmugam)解释说,“新加坡不仅通过法律和行政框架维护知识产权,也敦促国际社会在这方面的发展。”新加坡政府很重视知识产权,尽管该国科研收入2009年比2008年萎缩了15.2%,政府在研发方面的开支却增长了15.4%,达23亿新加坡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
  与之不同的是,中国的成绩则不够理想。据RCI(相对引文指标,the Relative Citation Inedx)测算,印度在RCI上的排名已从2005年的第八名升至2009年的第三名,中国却从2005年的第七名跌到2009年的第十名。
  专家认为,质量不理想与中国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力度不够,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等因素相关。前往出席论坛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原庭长、方达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蒋志培教授表示,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下,这一现状也是可以理解的。